欢迎进入北京北信科远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网站!
15313095671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-  技术文章  -  溶解氧传感器故障处理指南

溶解氧传感器故障处理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11-03点击次数:38

溶解氧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、水质监测、环保等领域,若出现故障会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,影响生产与监测决策。以下针对常见故障类型,提供系统的排查与处理方法。

一、数据不准确(偏高 / 偏低)

(一)故障原因

传感器膜片问题:膜片老化、破损或污染(如附着油污、生物黏泥),导致氧气渗透效率异常;膜片内电解液干涸或变质,无法正常传递氧气。

校准不当:未按标准流程校准,或校准液过期、浓度不准确;校准环境(如温度、气压)与实际检测环境差异大,未进行环境补偿。

电极污染或损耗:传感器电极表面氧化、附着杂质,或长期使用后电极活性下降。

(二)处理步骤

检查膜片与电解液:若膜片破损,立即更换新膜片;若膜片污染,用清水轻轻冲洗,再用软布吸干表面水分(避免划伤膜片);若电解液干涸或浑浊,倒出旧电解液,注入新的专用电解液,确保无气泡残留。

重新校准:选用在有效期内的标准校准液(如 0% 饱和溶解氧校准液、100% 饱和溶解氧校准液),在与检测环境温度一致的条件下,按传感器说明书步骤重新校准;校准前确保传感器在校准液中稳定浸泡 5-10 分钟,待读数稳定后完成校准。

清洁或维护电极:若电极污染,用专用电极清洁剂(或稀释的盐酸溶液)浸泡电极 5-10 分钟,去除表面杂质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;若电极活性下降,可按说明书进行电极活化处理,若活化后仍无改善,需更换电极。

二、无数据输出或读数不稳定

(一)故障原因

连接问题:传感器与主机(或数据采集器)的线缆接触不良、断线,或接口松动、氧化;电源供电不稳定(如电压不足、电源适配器故障)。

传感器内部故障:内部电路损坏(如受潮、短路),或信号处理模块故障;传感器进水(如密封胶老化导致雨水、污水渗入)。

环境干扰:检测环境中存在强电磁干扰(如附近有大功率电机、高频设备),影响信号传输;水体剧烈波动(如水流过快、气泡过多),导致传感器无法稳定检测。

(二)处理步骤

排查连接与供电:检查线缆是否有破损、断线,接口是否松动,用酒精擦拭接口去除氧化层后重新插拔;更换备用电源适配器或检查供电线路,确保电压稳定(符合传感器额定电压要求);若使用无线传输,检查信号强度,排除遮挡、干扰因素。

检查传感器密封性与内部状态:观察传感器外壳是否有裂缝、密封胶是否老化,若怀疑进水,需拆开传感器(按说明书操作),用干燥的软布擦拭内部元件,晾干后重新组装并做好密封;若内部电路明显损坏(如元件烧毁、线路短路),需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传感器。

消除环境干扰:将传感器远离强电磁干扰源,或为线缆加装屏蔽层;若水体波动大,调整传感器安装位置(如选择水流平缓区域),或加装防护套管减少气泡干扰;检测时确保传感器探头完--全浸没在水中,且无异物遮挡。

三、响应速度变慢

(一)故障原因

膜片堵塞:膜片表面附着大量悬浮物、生物黏泥,阻碍氧气渗透,导致响应延迟。

电解液问题:电解液使用时间过长,离子浓度降低,或混入杂质,影响离子传导速度。

温度影响:检测环境温度骤降,导致膜片渗透效率下降、电解液黏度增加,减缓响应速度。

(二)处理步骤

清洁膜片:用软毛刷(或专用清洁海绵)轻轻刷洗膜片表面,去除悬浮物与黏泥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,避免用力擦拭损坏膜片;若堵塞严重,可更换新膜片。

更换电解液:倒出旧电解液,用清水冲洗膜片内部腔体,晾干后注入新电解液,确保腔体无气泡,膜片与电解液充分接触。

温度适应与补偿:若温度骤降,可将传感器在检测环境中静置 15-30 分钟,待传感器温度与水体温度一致后再进行检测;若传感器支持温度自动补偿,检查补偿功能是否开启,确保温度数据正常采集,以修正溶解氧读数。

四、日常预防与维护建议

定期清洁与检查:每周清洁一次膜片与电极,每月检查线缆、接口与密封性,避免污染与损坏;水产养殖场景中,需额外注意防止饲料残渣、藻类附着。

规范校准周期:根据使用频率,每 1-3 个月校准一次传感器(频繁使用场景建议每月校准),每次使用前若环境变化大(如温度、海拔变化),需重新校准。

存储与保养:长期不使用时,将传感器从水体中取出,清洁干燥后,按说明书要求存储(如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,或干燥存放);避免将传感器暴露在高温、高湿度、强腐蚀环境中,延长使用寿命。


TEL:15321910407

关注公众号